藥物交互作用的機轉
中醫與西醫,各有不同的理論基礎。若要以純粹中醫的思考模式談中西藥交互作用,不容易在學術上進行交流討論,也許將來能漸漸融入一些中醫的想法。目前,大多數文獻資料,若有談到中西藥交互作用的機轉,大多是以現代藥理學方式描述,簡單說明如下:
藥物動力學 (pharmacokinetics)
身體組織對藥物如何影響,可分為「吸收、分佈、代謝、排泄」四個階段。
每個人代謝速率、體重、敏感度、藥物劑量的不同,影響的程度也因人而異。
吸收
藥物經由口服,進入胃腸道,吸收進入血液中。吸收量受到下列因素影響:
物質結合形成難以分解的複合物,吸收量會降低。
胃中酸度若不足,可能大顆粒不易分解為小顆粒而減少吸收。
腸道蠕動加速,會使藥物提早排出而減少吸收。
腸道蠕動變慢,使藥物停留較久,吸收量增多。
若有人建議中藥、西藥間隔一小時(或二小時),主要是考慮胃的排空時間,讓兩類藥品不在胃裡混合。
分佈
藥物吸收之後,經由血液循環,到達身體各個部位,發揮療效。
一般的中藥、西藥在分佈過程沒有明顯交互作用。
若藥物的安全範圍狹窄,而且該藥與血中蛋白(albumin)結合度高,即有可能發生顯著影響。
例如抗凝血劑 Warfarin,與多種西藥 (aspirin, ibuprofen) 、維他命K、中草藥(丹參、人參...等)、食物(綠色蔬菜、茶)等,皆可能發生交互作用。
抗凝血過強,身體容易出血;抗凝血不足,可能發生血栓,造成腦血管梗塞,造成梗塞。皆是危險!
代謝
大部份的中藥與西藥,在肝臟代謝為『不活化』成分。 Cytochrome P450 是主要酵素之一。
代謝速率,決定藥物在體內作用的時間長短。
代謝加速時,中藥、西藥去活化快,作用時間變短。
代謝變慢時,作用時間延長。
排泄
腎臟與肝臟是排泄藥物的主要器官。
腎功能不足,體內中藥、西藥皆會累積,宜考慮降低藥物劑量。
藥物效力學 (pharmacodynamics)
包含藥物在身體生理層面、生物化學層面、分子層面之作用。
簡單說,有「加成」(additive)、「拮抗」(antagonistic)兩類結果。
若有兩種藥,個別效果小,合併使用,比兩個效果總和還要高出許多,是「加成」的反應。
若是兩個藥,個別效果皆很好,合併使用卻無效,或低於個別效果的總和,是「拮抗」的反應。
藥物效力學 (pharmacodynamics)
包含藥物在身體生理層面、生物化學層面、分子層面之作用。
簡單說,有「加成」(additive)、「拮抗」(antagonistic)兩類結果。
若有兩種藥,個別效果小,合併使用,比兩個效果總和還要高出許多,是「加成」的反應。
若是兩個藥,個別效果皆很好,合併使用卻無效,或低於個別效果的總和,是「拮抗」的反應。
瀏覽計數
今日: | 72 |
昨日: | 74 |
本月: | 1008 |
上月: | 2196 |
今年: | 17945 |
總數: | 168911 |
起算日期: | 2011-12-06 |